做导师最主要的,是为学生推开世界的门

做导师最主要的,是为学生推开世界的门

如果你是意得辑专家视点的老读者,或许曾拜读过她关于同行评审的文章,又或者听过她在2021年同行评审周的讲座“审稿人该由科研新手做吗”?她就是Asli Telli博士,一位研究者、导师,也是专家视点的特邀撰稿人。

Asli Telli博士目前任南非金山大学副教授,为全奖博后。她持有瑞士欧洲研究生院(European Graduate School)和美国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的媒体与传播学双博士学位,在土耳其、瑞士、法国、德国与美国的多所大学都有带国际学生的教学经验。此外,她还是德国学者促和平组织(Academics for Peace-Germany)及欧洲数字权利组织旗下数字自由基金会(Digital Freedom Fund)等多所机构的成员。

多年来,Asli一直是各种正式及非正式导学关系的参与者和观察者。她认为好的导师能让学生在或坎坷或平稳的科研路上走得更从容些。鉴于导师制是学术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我们决定和Asli聊上一聊,听听她的见解。

你认为导师制在学术界中的作用是什么?

许多文献都将导师制称为科研生活的基础,甚至认为导师制就起源于学术界。这一派的论调是:良好的导学关系对于招募和留住人才都有很大影响。但对于这一普遍观点,我却不能完全认同。我认为导学关系不只为学术服务,导师还有着为学生推开世界的门这一任务。学术不是人生的全部,当你走进真正的生活,身上留下的痕迹会使你成为更完整的自己。

刚刚说到学术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会避免使用“工作生活平衡”这样的表达,这样的说法是建立在对结构性问题的服从之上的。工作时间若不合理,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正视问题并予以修正。称职的导师可以适时介入,了解学生的难处,与其一起协商调整作息。即便无力改变规则,尊重学生发声的权利也能让事情往好处发展。我认为好的导师总是又教做事又教做人的。

我不大喜欢“人生导师”这个说法,但我认为它基本贴近我对学术界导师的理解。我们常常会太过沉湎于事业而没有心力去过生活,很需要有智者不时提点。导师的作用不仅在于引导学生取得学术上的成就,还应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负责,毕竟在如今的学术界要寻得内心的平静也是一种本事。

你入行时有导师吗?她/他对你的科研生涯有什么影响?

我那时候没能拥有一段标准意义上的导学关系,但好在一直有几位比我资深的学者在为我操心。尽管他们都不是我的“导师”,但我遇到难处时,他们总是愿意为我分忧。

其中一位是我的第二位博导,她很舍得在我身上花时间。那时正是我写论文的难挨日子,整体状态较脆弱。我常常抱怨时间和精力不够用,而她总会耐心地听我说,也会提些让我受用的建议。

做她的学生不仅让我添了些信心,也让我学到了不少科研和执教上的硬技能。我当时在一所私立大学任助教,她的教学方法给我以启发,致使我在给学生打分时省下了大量时间。此外,在我们的相处中,我也明白了怀着耐心倾听是导师能给学生的基本尊重。她是我心中的模范导师。

我最近采访了一名科研人员,他说导师这个概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资历一词。对此你怎么看,一个人到了哪个阶段才能成为导师?

这取决人们想从导师身上得到什么。有人需要导师提供情绪价值,那导师就应该是在情绪支持上有着智慧的人。

标准的导学关系更强调专业知识的教导,但学术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的道理同样需要有人来讲。导师并非一定有着教授称谓,有时同侪之间的互助也可以看作非正式的导学关系。凡是你对某件事有多于他人的经验和感悟,且有时间、有意愿倾囊相授,那理论上你就是导师。各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需求各异,时下许多资深学者也想了解年轻人的思维,很多情况下资深、资浅人士是互为导师的。

我个人认为处于学术生涯早期的研究者也能做导师。世上没有现成的导师,即便你的科研资历尚浅,只要有意愿以导师的身份助人,从现在起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留心储备软实力,一旦有机会你便能接住。如今针对科研人员的非正式导学项目还真有一些,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者不妨在网上搜索这样的机会。既是自我试炼,也是回馈学术同行。

根据你的经验,做导师最难的是什么?

在一段导学关系的初始阶段,双方应就彼此的需求和期望作沟通并取得一致。在实际的科研生活中,计划极有可能发生偏移,这时候导师则应采取主动以及作出让步。因此,导学关系的关键是做好计划,最难的则是懂得变通。

及早的规划辅以适当的共情,是理想导师的必要素质。导学双方如能成为朋友则是缘分,但不是必须。如果一段导学关系持续612个月之久,那么双方是很有可能培养出患难与共的友谊的。我第一次当导师带的是一批博士生,已经是近15年前的事了,直到现在还和他们有联系。

学生一方如何从导学关系中获益?

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导师很重要。有时是由于十分具体的难题要找导师,也不指望发展长期关系,有时则不然。无论如何,导学双方在最初应就如何解决问题、步骤有哪些达成一致,由此才能为真挚的关系开个好头。

学生和导师我都做过,我的感受是当学生认识到导师很忙,并为每一次开会做好准备时,导学关系将更顺利。你永远不知道这些累积什么时候会派上用场。此外,信任和理解同样重要,一旦有了误会或矛盾,记得及时沟通把话说开。

当学生设定的目标切实可行,并在预期内富成效,则有利于促成健康的导学循环。我曾给一位女同学当导师达6个月的时间,她在临近出师的时候告诉我以后也想做导师,帮助别人。那一刻,我知道她是真心觉得导学关系令她获益,十分欣慰。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