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ife of Science:科学家不都是胡子拉碴蹲实验室的那帮人

The Life of Science:科学家不都是胡子拉碴蹲实验室的那帮人

几个礼拜前,我偶然发现了一个小众但看起来很有潜力的网站:thelifeofscience.com,于是决定好好研究一下。我饶有兴致地浏览了上面的每篇文章,由衷感谢这两位科学记者对整个项目运营所做的努力。作为一个内容平台,The Life of Science 致力于改变人们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对“胡子拉碴地在破实验室里搞科研”这类形象说不。

首先来认识一下 Aashima Dogra Nandita Jayaraj。她们是两名科学记者,于 2016 年共同创立了 The Life of Science 这个项目,想要深入探究印度科研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该平台着重关注印度女科学家,通过访谈、播客、博文等形式记录她们的经历、奋斗过程、成长感悟;给予她们作为科学家应有的可见度;解决印度科研信息在学界不完整的问题。

本次采访中,Aashima Nandita 分享了自己的故事,谈了谈创立 thelifeofscience.com 背后的动机,还讨论了印度的女性研究人员面临的一些挑战。此外,她们之后有出书的打算,书的主题会围绕记录印度女科学家的生活展开。

The Life of Science 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创建 The Life of Science,或者说 thelifeofscience.com 的灵感,来自我们在儿童医学杂志《脑波杂志》(Brainwave Magazine) 工作时有过的对话和思考。我们注意到科学界的女性榜样很少,而这些人中当代人又更少。更重要的是,她们很少有印度人。所以,我们决定开个博客,让读者走进印度的科学实验室,了解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哪些研究项目,以及在印度做科学家是什么样的。初期我们计划把重心放在性别平权问题上。这些设定能把我们对旅行、讲故事、科学、女权的热情结合起来。这个项目从开始至今已经两年了,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段开眼界、长见识的旅程,目前我们的平台已经发展成一个丰富多样的科学女性故事库。

你们会讨论或去做的事有哪些?

我们的主要活动就是前往印度各地的研究场所,对女科学进行采访,并将访谈整理成报告。自 2016 2 以来,我们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发布采访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科学家正在进行的研究、她们的教育经历及遇到的挑战,以及他们对平权的看法。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不同的平台、语言、形式,将这些访谈的传播最大化。目前已经尝试过播客、漫画、摄影专题等不同形式的改编。

我们最近开始和其他一些科学传播者合作,其中很多还是这方面的新手。我们在合作中给他们提供了磨练、贡献自己才能的空间。

旅行中,我们常会应一些研究机构邀请聊一聊印度科研界的性别平等问题、thelifeofscience.com,以及我们作为科学传播者的经历。我们的平台还设有博客栏目,平时会向科研工作者约稿,请他们谈谈实验室见闻和研究经历。

我们还和一些学生开展了外联活动,讨论科学界的女性代表,以及不同领域的科学给了他们哪些不一样的快乐。

就在最近我们还搞了个新花样。我们在印度海得拉巴举行的国际细胞生物学大会上设立了一个“问答展台”,采访了全球 30 多位处在不同职业阶段的研究人员,让他们用和高中生说话的口吻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科学家把科学化繁为简,能让象牙塔之外的人也能接触和理解他们的研究。相关采访视频正在制作中。

你认为这还是一个基于个人兴趣而做的项目吗?还是它正成长为更了不起的东西?

我很确定 thelifeofscience.com 正在变成一个更大的项目。我们目前正在积极寻求能让这个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同类平台通常都有极强的外联能力和影响力,而帮科学家提高其可见度的我们更是如此。

为什么重点关注科学领域的女性?

因为女科学家就像是隐形人一样的存在。很少有学术界以外的人能一下说出三位印度女科学家。对此我们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学术界很少有女性能上升到能被世人看到的级别。多数印度机构都由男性掌权,很多甚至从未有过女性负责人。各种奖项的评选委员会对女性重视不足,导致获奖人性别比例不均,常常出现得奖人全员男性的局面,被戏称为 manels (all male panels)。这些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趋势,但印度在很多方面有着自己的问题,而且它们还会相互交叉影响。

据你所知,印度的女性研究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有什么解决办法?

印度女研究员缺少家庭和机构的支持。学术机构和政府应该为性别弱势群体多做考虑,相关机构应该制定更多对女性友好的政策,同时废除那些阻碍平权的过时政策。

如果女科学家的可见度很成问题,那谁该负责修复它?具体怎么做?

这份责任应该由多位利益相关者承担:

  • 大众媒体应该在撰文时提及更多女性事迹,密切关注那些优秀的、理应获得更多目光的研究。
  • 机构负责人和实验室 PI 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导师职责,确保有才华的女性研究人员能获得平等的会议机会,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积累经验。
  • 科学家自己可应该通过外联或社交媒体更主动地传播她们的研究。
  • 评奖委员会应该让评委会成员和获奖者组成更多元。这可能需要花更多精力筛选不知名的地区的研究,但这么做是有必要的,也是值得的。

你们采访过这么多女科学家,写她们的传记,你有什么有趣的、能启发人的故事和我们分享吗?

我最近一次有意思的接触是和数学家 Kaneenika Sinha。她匿名经营着一个在学术界很流行的博客。虽然博客刚起步时没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但她以教职工、临时校长视角对所在机构的真实观察和体会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共鸣,继而引发了许多关于印度实验室工作文化的讨论。

我还想到另一个能鼓舞人的例子。来自艾哈迈达巴德的行星科学家 Kuljeet Kaur Marhas 一边忙于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自己动手解决各种问题,甚至还修了破损机器;同时又扮演着单亲母亲的角色。

在这些科学家交流的过程中你是否有什么改变?

对我们科学记者来说,能在实验室这个科学发生的地方和科学家交谈总是会感到兴奋的。尽管 thelifeofscience.com 成立之初我们的定位就是女权主义者,但我们仍对体制内一些根深蒂固的缺陷感到惊讶,而性别歧视和性骚扰等依然属于禁忌话题也同样让我们不解。和这些科学家的对话让我们更肯定学术界性别平等的必要,不能实现真正的平权将会是我们国家的巨大损失。

作为科学传播者,你们是否在工作中因性别偏见而遇到过什么障碍?

媒体圈子里有很多从业者性别分布严重不平衡的“男子俱乐部”,有那么几次我们觉得别人不把我们当回事。此外,有些领导行事时也会带有性别偏见,有时我们可能需要坚持更多东西去证明自己的能力。

关于 thelifeofscience.com,你们以后有什么打算?它几年之后会是什么样?

目前我们正在编写两本关于印度科学女性的书,一本针对儿童,一本针对普通读者。我们正在众筹用于支持出书及相关研究的费用。我们还想将这两本书翻译成多种语言,扩大其影响范围。当代女科学家的故事让这两本书变得独特,这也意味着众筹能否成功对这些故事的传播很关键。

根据和女科学家的互动,你们对那些在竞争激烈的学术界努力构建自己职业道路的女性科学家有什么建议?

这题有点难。作为科学传播者,我们并没有身体力行搞过科研,所以很难说能给她们提供什么建议,只能说我们能理解科研并不容易。不过,thelifeofscience.com 平台上汇集了由几十名不同职业阶段的女科学家讲述的科研经历,非常启发人!强烈建议研究人员都看看。如果想聊聊自己的科研生活或研究,也欢迎和我们联系。 

【感谢 Aashima Nandita 接受意得辑专家视点采访!祝 thelifeofscience.com 成功实现目标,成为一个分享印度女科学家的全球性平台!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