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的南亚女性与同行评审的紧密联系

出版业的南亚女性与同行评审的紧密联系

编者按:本文于 2018 年首发于意得辑专家视点,经重新编辑后用于 2021同行评审周推文。

无论是作为一名学术出版从业者,还是从个人生活层面出发,我都非常关注南亚女性的权益。既定规范中存在着诸多偏见和假设,它们往往对南亚女性能否获得相关的学习机会、资源和关系有着负面影响,进而在包括同行评审在内的各个研究阶段被边缘化。

已经有足够多的研究表明性别、种族、年龄和地理因素都会导致偏见。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多元结构能够提高研究的质量和稳健性。据此,建立有效的同行评审流程,完善相关研究生态至关重要。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将来自南亚的年轻女科学家排除在审稿人行列之外,可能会剥夺她们磨练写作技能以及拓宽专业才能的机会。她们将无法建立连贯的成长轨迹,拓宽专业人脉,从而提高研究能见度,获得与晋升和经费相关的机会。这反过来又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工作留用,助长现有同质化霸权的形成。

学术期刊如何实现审稿多元?

在研究及评估领域发展和维持多元化要承受很高的风险。要想摆脱下意识的偏见,需要出版商、期刊,及相关协学会一起主动采取措施。

第一步是正视偏见的存在,以目前的社会结构来看,研究中的偏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积极并持续地正视它们,才能解决这些固有的偏见。

鼓励期刊、协会、基金单位和出版商针对审稿人性别、国籍等方面设置多元门槛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些政策指出了问题所在,继而推动生成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是解决同行评审人员供应不足的情况:提升科研人员的参与意识,打破偏见,鼓励扩充多元化人才库,对研究人员进行同行评审培训。出版商可以在这一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在资深学者的指导下,创办线上线下学术社区,由此推动作者、编辑、顾问委员会三者共同朝多元化努力。我们 Taylor & Francis 的编辑正是通过为期刊编辑委员会提供支持来推动他们所服务的社区实现多元化的。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努力提高印度和中国审稿人的水平,以反映当前研究的地域变化。当中国和印度持续保持科研强势,这些措施可以为实现我们未来研究领域的包容性和多元化奠定基础。

因此,提升审稿能力,建立当审稿人的意识,承认地域差异并改进,这些都是推动多元同行评审的前提条件。

 

Default Alt text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觉得有用?

如果是的话,和你的同事分享吧

该话题属于同行评审阶段

你觉得发表过程中最困难的是同行评审吗?让专家指导你该如何有效地回复审稿意见,增加发表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