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在学术传播中的潜在用途及影响——访Christopher Leonard

ChatGPT在学术传播中的潜在用途及影响——访Christopher Leonard

自去年11月问世以来,ChatGPT便成为热门,用户变着法儿地作测试,想要探出其潜能和边界。新兴人工智能的热度往往来得快去得快,然而数月过去,ChatGPT的势头依旧。它能和你唠闲嗑,也能处理复杂任务;它可以诚实,也有隐秘的一面。这可能正是ChatGPT被人看好的原因。

 

学术进步依赖于书面知识的传播,从ChatGPT生成文本的能力来看,它极有可能会对科研传播产生影响。

 

我就ChatGPT在科研与学术出版领域的潜在用途及影响,采访了开科思战略与创新总监Christopher Leonard

 

Chris, 能否先请你作个自我介绍?

我从业已有25年,曾在出版、科技和产品研发领域任职。对于像NLP(自然语言处理)AI、机器学习、量子计算和区块链这类新型技术,我的态度是相信它们会推动工业和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担心它们被滥用。所以,我对这些技术的应用伦理和环境成本都很感兴趣。

人工智能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学术传播领域也一直受到关注。但还没有哪一款工具能像ChatGPT这样令人兴奋、不安,搅起话题。你认为ChatGPT有何不同?

ChatGPT向公众开放、不设门槛,一问一答之间便能解决用户需求,且生成的内容言之有物却不是陈词滥调,这或许是它和市面上其他人工智能的区别。当人们通过训练ChatGPT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时,自然会联想到有些行业、有些工种很可能将会发生变化,比如教育业和文案岗。而这样的改变似乎伸手就能触到,又引得更多人想亲身试验和讨论它。

依你之见,ChatGPT是否会对科研有益处,比如研究者能否用它完成知识的梳理、生成与整合?以及科研人员在使用ChatGPT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我认为ChatGPT会在提出新问题或探索新方法上展露优势,尤其是当科研人员在某个问题上“卡壳”的时候。但是否采纳ChatGPT的建议并付诸行动,还需要人的头脑来判断。

Galactica是一种基于学术文本的语言模型,曾短暂出现在人们的视野。Galactica生成性技术往往言过其实,所谓的“事实”很多时候不过是字词序列的概率分布,而所谓的引文也可能完全是凭空捏造。这样一个基于学术成果语料库训练而成的语言模型,面临的问题是复杂而棘手的。特别是考虑到许多新的研究是建立在推翻过去成果的基础上。比起生成性文本,我更看好有向知识图谱。

 

ChatGPT 能帮上学术出版商什么忙?ChatGPT能让出版方和作者的沟通更顺畅吗,又或者,它是否可以帮助期刊有针对性地了解、筛选相关学科议题?


ChatGPT十分擅长配合用户的认知水平回答问题。想要吸引公众,让非专业人士走近科研世界,那提供不同程度的文献摘要或许是个好主意。在这一点上,出版商和作者都用得着ChatGPT。作者还能用自己的智慧复核内容,编辑成更适合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语言风格。


 

而出版商也可借助ChatGPT来缩减论文标题的长度,或是给作者提交的摘要作润色、减字数。未来或许还可以训练ChatGPT改写摘要,使之自动为关键词划重点,提升检索和阅读体验。

 

还有一个看似不起眼却能令出版方受益的功用,就是让ChatGPT根据审稿人的特质撰写邀请邮件。非群发的邀请函更容易抓住审稿人的注意,也能把邀请缘由讲得更明白。

 

滥用人工智能伪造图片的行为已愈发频繁,有人担心ChatGPT的出现可能会令抄袭或论文伪造变本加厉,你对此有何看法?如何防止及识别这种滥用行为?

ChatGPT的确会加剧现有难题。论文工厂本就靠伪造图片和生产无意义的论文盈利,有了ChatGPT,人们可以通过改写自动生成的内容来规避初级的抄袭识别,使作假得到便利。科研界应有这样的预设并设法找出解决之道。

 

 

我认为现阶段不妨结合OA机制防止作假:

  • 开放同行评审,即,将审稿人的身份及其审稿意见一并公开。这样一来,审稿人会更细致地对待稿件,不值得发表的论文要想过审就更难。
  • 公开研究数据,并提供下载选项。当数据没有随文章一齐发表,人们有理由警惕或提出质疑。另外,数据一旦公开可得,那些曾被“编辑”过的结果在后人重复实验时更容易被识破。

长远来看,你认为ChatGPT这类工具会给学术传播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生成性文本的伦理问题将会在2023年不断被提及、被讨论。大多数文本是基于或模仿现有出版物生成的,但这些出版物的版权归属是怎样的我们不得而知。一旦将版权问题考虑进去,AI生成的文本是否还会一样?当衍生作品中存在出处不可考的内容,这些作品的版权又归谁所有?类似的还有抄袭问题,当改编变得信手拈来,我们要如何识别抄袭?

 

当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或许我们将不再用文章作为传播的载体,转而倚重纯数据。人工智能可以轻易地生成文本和图像,我不禁会想,或许有价值的是数据本身,而非人的解读。

 

往好处想,我们也应该借机重新审视对学生的考核机制,减少对书面作业的依赖。对于教育行业来说,这类工具带来的是威胁,也是契机。如果能抓住机会,受益的将是学生。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觉得有用?

如果是的话,和你的同事分享吧

该话题属于开展研究阶段

身为科研人员,开展研究是最先也最令人兴奋的一步,如果你正处在这个发表阶段,欢迎订阅学习这个阶段该知道最佳实践,为成功发表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