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共享这一步走对了吗?

数据共享这一步走对了吗?

科学从开始到现在的目标都是通过知识分享促进人类进步,因此科学的发展除了有法律或道德相关问题外,一直是朝着能让所有人自由取得的方向进行,而传播的对象不分是否具有科研或学术背景。开放存取期刊是在这种概念下产生的,不论是研究人员还是一般民众都可以自由取得科研知识,先前我们也发表文章讨论过学术界如何看待开放存取出版,过去几年来,有些人在争论没有基本数据的发表论文用处有限,以这个论点为中心,PLOS最近宣布“2014年3月1日起修正的数据政策将要求所有在PLOS期刊发表论文的作者必须提供数据可访问声明”,这个政策意味着什么?

我们来看看这份声明中的几项要点:

原因:PLOS相信“数据共享能使研究复制、再分析、新分析解释或加入meta分析以及研究再生等提供更好的科研效果”,科研知识的透明性和可取得性是这项新政策的背后主要原因。

要求:研究人员必须在投稿时递交“最小数据集”,包含任何元数据或其他复制研究发现时需要的数据,PLOS澄清研究人员不需提供研究时搜集的所有原始数据,只需提供与研究相关且重要的基本数据即可,数据可提供在论文或补充材料中,若数据是储存在公开知识库,则必须提供链接或存取信息。

例外:有些数据基于道德或法律限制不能分享,像是病患私人信息或与化石沉积或稀有物种的特定信息等,除此之外,从第三方取得的数据也不能随意分享,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需要指出将根据要求提供数据。

这项公告引发了学者间的争论与讨论,支持的人认为这将带来科学透明度,另一方的人则坚决反对,以下是这项政策的好处:

1. 研究重复性:科研进步的唯一方法是通过知识分享和在既有知识上继续发展,因此,如果数据能随同研究发现自由获取,研究人员便能用更创新的方式使用数据、验证质量、复制实验等。

2. 科研快速进展:存在的数据能帮助科研人员开展类似的项目,如果共享的数据能弥补进行中课题的不足,研究能推进的更快,加速科研进展。

3. 数据管理:因为作者需要在投稿时递交数据作为支持材料或将数据储存在数据库后提供登录号或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数据管理供日后参考变得更加简单。大型数据集如能适当储存,日后运用也更加容易。

4. 更多机会:当数据通过公开数据存档进行储存与共享,能带来更多引用,进而提升研究人员的相关指标的表现,如altmetrics。此外,数据共享还能提高共同作者的机会。

PLOS副编辑Roli Roberts在他的博文中提到数据元素是论文的中心,因为论文主要就是在分析数据(但数据提供的信息有限)和讨论结论,根据他的看法,科研论文包含极少的原始数据,因为它们一般是沿袭先前的研究,而先前的研究大多有空间限制。不过,现在的论文大多都通过在线的方式发表及阅读,因此可以透过带领读者到开放数据库和其他在线资源的方式来提供数据。因此Roberts认为数据共享应是科学的未来。

不过,有些学术人员不支持数据共享政策,原因如下:

1. 被“挖掘”的恐惧:基金申请、职称升等、在其他人之前发表研究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因此许多人对于开放数据给所有人保持怀疑的态度,其他人可能为了自己的益处使用这些资料,许多研究人员不喜欢失去自己手上数据重要性和所有权的可能性。

2. 对开发中国家研究人员造成的影响:对于在研究没有投入这么高经费的国家,“获取数据就是黄金”。研究人员手上的资金有限,所以他们尽可能在同一组数据中产出越多篇的论文越好,如果数据公开了,他们重复利用数据的机会就变小了。

3. 同行评审流程影响:不少研究人员质疑同行评审员是不是真的回去看那些数据,同时他们也怀疑这将会影响评审时程,还有这是不是对审核数据有帮助。

4. 数据共享成本:将数据储存在公开数据库的费用可能很高,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因为道德原因无法直接分享的数据,研究人员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来修改数据。

有趣的是,PLOS的政策看似支持去年欧巴马提出的声明,所有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及其相关数据应公开给大众。过去几十年来,一般大众对科学的好奇性逐渐提升,也更积极关注其进展。因应这个趋势,PLOS的政策能够为科学带来更高的透明度,这对认为数据应该在成为既定事实时才公诸于众的研究人员来说仍是一个忧虑。

作者是否愿意在投稿PLOS杂志时提供数据还有待观察,尤其是科研基金不受重视的国家,不过,大部分的学者同意这个政策如果能带来效应,对Open Science迈出很大一步。

您对这个议题有什么看法呢?您认为科研人员会欣然接受这个改变吗?这个政策是否会对PLOS的成果造成影响?是否会改变PLOS的作者组成多样化?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觉得有用?

如果是的话,和你的同事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