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师自通?不存在的!除非你学会了这些……

无师自通?不存在的!除非你学会了这些……

       因为所处环境的原因,小编总是能接触到身边一些博士生的吐槽,说自己的导师因为过于繁忙而无暇指导学生。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有的学校对学生反馈投诉方面的服务做得比较到位,可能可以通过沟通调节来解决,但是很多学校可能这方面的体系还不够健全或者对学生提供服务的意识不够强,遇到这种情况,博士生就会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你没有找到更好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小编总结了身边一些优秀的过来人的经验教训,给大家分享几招实用的无师自通科研修炼法。

第一式: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不要怨天尤人,天地之间就像一个风箱,空虚而能量无限,鼓动则生生不息。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尤其是充满了理想和抱负的博士研究生们,你们的能量是无限的,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将这些能量发挥作用。能遇到好的导师是最理想的,万一没有遇到好导师,也不能就这么放弃了,因为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找到你的虚拟导师,这个虚拟导师不是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机构,而是你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自己整合出可以通过文字、音视频等形式为你提供专业指导的数字化的虚拟导师。

具体怎么做?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科研交流的论坛 (例如https://researcher.life),国内外知名大学,各大出版社都组织了很多免费的在线科研学习交流活动。多关注各大知名大学官网上宣传的研究生博士生活动(很多都对公众开放),而且很多活动是一系列的,持续性的,可以通过eventbrite等活动平台进行订阅,下次再有活动就会发邮件通知你。积极参加这些免费的高质量的科研交流活动,做好笔记,准备好问题,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问的机会。如果你还不知道要问什么,那就仔细聆听别的参与者的提问,学会如何礼貌地提问也是非常关键的,不然下次人家就不欢迎你去参加了。通过参加这些免费的活动,快速扩大自己的科研社交圈。如果你不是社牛,那就先从认识和你一样的科研青椒开始,互通有无,等有机会的时候,再想办法认识科研前辈们,向他们请教自己想不通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活动中讲课的老师和你在参与活动时结交的朋友或前辈都是你的虚拟导师。

 

第二式:蜻蜓点水

       在虚拟导师的指导下,你可能有了一些积累,对自己的研究设计进行了一些完善,但是心里还是打鼓,不确定这个研究设计和方向是否有前途。这个时候,你需要去试试水。你可以把你的初步想法通过会议摘要的方式投稿到你这个研究领域比较知名的学术会议。越是声誉高的知名学术会议,越会仔细审核每一个投稿,并给出专业的反馈(无论接受还是被拒)。通过评审的反馈,你就能了解到这个研究的一个总体评估结果,哪些方面是得到专家肯定的,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或者有问题的。如果会议投稿被接受了,那么恭喜你,看看学校有没有经费可以支持你参与。如果没有被接受,你也得到了你最初想要的反馈,也达成了目的。所以这个招式强调的是点水,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把期望值降低,只求点到为止。

       如果你已经对你的研究收集了数据并有了初步的研究发现,你可以尝试把你的初步研究成果投稿到你所在领域比较权威的期刊,当然,投稿前一定要严格按照期刊的要求准备符合期刊标准格式的手稿,否则被desk reject的话,不一定能得到你想得到的反馈,试水就失败了。另外,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在自己学校展示和汇报自己研究进展或成果的机会,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有机会得到反馈。想要尽可能多地得到同伴的反馈,你需要主动地先聆听别人的汇报,并给予他们来自你的有效反馈。什么是有效反馈呢?避免尴尬的互夸模式,在中肯地发现对方研究的闪光点的同时,指出你作为旁观者不理解的地方,请对方进一步回答,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对方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反思并得到成长,你作为提问者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从别人身上学习到很多经验,可用于自己的科研实践。在你主动给予有效反馈后,相信你一定也会收到一些有效反馈,哪怕没有很多,也是解锁了一种新成就,值得庆祝。

 

第三式:大海捞针

       主动联系你这个研究方向的研究者,寻求合作机会,即使机会渺茫,也要试一试。但是不能盲目地尝试,要打有准备的仗。

       首先要多阅读文献,了解谁是这个领域的活跃研究者。笔者经常用一些文献追踪平台,例如R Discovery (https://discovery.researcher.life), 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研究兴趣,主动推送最新最相关的文献。

       互联网时代,各大期刊网上电子版的文章都有作者的ORCID, 点击超链接就能找到作者的详细信息。还可以通过ResearchGate这一类的科研社交平台关注你感兴趣的研究者。确保你认真阅读了你想要联系的研究者的文章或书籍,并且准备好1-2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写邮件给这位你仰慕已久的研究者,告诉他或她为什么你会关注他们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对你的研究有哪些帮助,并诚恳地针对某篇文章或某本书的某个章节提出你的具体问题请教他们。如果他们给你回复,你就成功了一半。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再回复邮件,简单介绍你的研究是什么,可能对他们的研究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例如你有已经收集好的丰富数据,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和分析他们的研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等,然后表明自己希望有机会合作的诚意,例如,因为自己是博士生,希望能得到比较多的锻炼机会,所以想要尽可能多做一些基础工作等等。如果前辈研究者愿意合作,并放心给你机会做很多工作,这是最好的情况。如果真的达成合作,过程中就千万不要太计较工作量和作者排名等短期利益,和大牛的合作经历才是简历上的浓墨重笔,并始终牢记自己的主要目标是得到锻炼和增长经验。

 

       今天关于无师自通的修炼招式先聊到这里,等你们对这三招融会贯通后,就成功修成了第一级。当然,最好的“修炼”还是要建立在和导师良好有效的沟通下,单打独斗始终不是最优路径,以上招式也仅供参考。下回书,我们再来聊聊第二级的功法。

 

 

文章千古事,得失存心知

我是意得辑,您身边的科研顾问,喜欢就关注吧!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觉得有用?

如果是的话,和你的同事分享吧

该话题属于稿件后期发表阶段

论文发表并不是结束,还有很多事要做!了解撤稿、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建立人脉,还有提高你的工作能见度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