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开会说了说科研审批流程太搞这件事,希望减少不必要的工作
国务院常务会议于 7 月 4 日召开,会上就科研人员自主权话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一些操作建议,我们整理了一些和研究人员及其日常工作有关的知识点:
- 简化行政、评估等流程,比如,对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实施周期3年以下项目一般不作过程检查;
- 科研人员可以购买财会等专业服务,把研究工作之外的活儿外包出去;
- 一些急需的科研设备可以不通过招投标购买;
- 除了置办设备,其他相关动作的经费归项目所在单位调剂。
可以发现,这次关于科研自主的讨论,其中重点涉及得到了科研经费分配自由的话题。
说要科研自主,那现在存在什么问题?
花钱要赶趟儿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科研经费结转结余都很成问题。简单来说,结转就是:项目没完,到年底了,剩下的钱划走。结余就是:项目完了,到年底了,剩下的钱划走。
这种年度财务结算一定程度上给科研项目带来了账面压力。到了年底,很多项目为了完成预算任务,经费突然开始燃烧,和实际进度对不上,导致浪费。还有的虚报支出,空手套预算,也就是常说的贪污研究经费。
为了解决“着急花钱”的问题,上面提到的《意见》给出了一个办法。如果年底项目没完,剩余资金结转第二年继续用;如果项目已经结束,剩余资金2年内归项目所在单位所有,用于其他科研。
不过,这样一来,年底烧钱算是暂时止住了,各家研究机构结转结余过剩,资本累积冗余又成了另一个问题。
花钱不赶趟儿
除了上面说的着急花钱,很多研究人员也为有钱花不出去犯愁。
事实上,很多情况是经费到位了,但由于文书准备工作繁琐、一层层流程复杂,导致项目进度不大或延后。举例来说,本文开头的会议中,提到的科研设备购买流程就是一个不算短的过程。
参考南京理工大学的《使用科研经费购置仪器设备流程说明》,从确认预算到最终报销经费,要经过联系官方供应商、填写申请、提交审批、由采购科下单、收货和落实发票、取证等少说10步。而这里涵盖的只是电脑、打印机等普通设备,那些动辄几十万的科研仪器,从着手准备到最终使用等的时间就更久。
那,科研经费为什么管得这么严?
就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 (NBS) 发布的《2018科学与工程指标》来看,2015 年全球科研经费(单位:十亿国际元)投入前三的分别是美国 (496.9)、中国 (408.8)、欧盟 (386.5)。对比 2010 年,中国的科研投入在 5 年内将近翻了一倍 (213.5/408.8)。
科研经费强势的同时,也滋生出不少关于滥用科研经费的新闻。比如新京报 2016 年关于 60% 科研经费花在开会出差上的报道就说了科研经费的分配管理问题。同年,科技部挂出经费使用不规范的 6 家科研单位,进行通报。
其实之前就有类似的文件出台。简化设备采购流程、允许外包会计处理报销等话题,都在 2016 年发布的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出现过。这次会议可以看作是对相关措施的推进动作。
可以肯定的是,官僚流程给研究工作增添了一些不必要的成本,而此次会议对相关行政流程删繁就简的呼吁对研究人员来说是个好消息。不过,到底执行效果会怎么样,可能还要看后续进展,明确的执行力度、边界等等,这又是另一个话题。
参考资料:
- 国务院常务会议 http://www.gov.cn/premier/2018-07/04/content_5303513.htm
- 2016年发布《意见》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caizhengxinwen/201608/t20160801_2370463.htm
- NBS发布的《2018科学与工程指标》https://www.nsf.gov/statistics/2018/nsb20181/report/sections/overview/r-d-expenditures-and-r-d-intensity
- 《新京报》报道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01/06/content_617126.htm?div=-1
- 南京理工《使用科研经费购置仪器设备流程说明》 http://sem.njust.edu.cn/f1/bc/c6135a127420/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