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权新解:新的分类法让多位作者的论文轻松决定贡献角色

署名权新解:新的分类法让多位作者的论文轻松决定贡献角色

随着数字化和开放获取越趋平常,科研中的合作也很自然地提升,一人作者的情况现在极为少见,论文的作者数越来越多,有时候看到50位甚至100位作者也不足为奇。自2011年开始,汤森路透甚至开始索引1000位作者的论文。

不过,在多位作者的论文中每一位作者的个别贡献仍不清楚,首先,没有制式的架构或流程规范谁是作者、如何决定作者顺序等,甚至阅读论文时我们无法知道每一位作者在这个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何。致谢和引用资料等章节也没有多大帮助,我们还是不知道谁做了什么、哪个人负责方法、谁的主意、谁收集数据、谁做了实验。

近来《自然》的一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通过“分类”,论文投稿软件可以让研究人员在准备和发表论文的过程分配贡献者的角色,各角色分类已事先定义。本篇文章的作者对已发表论文的作者进行了在线调查,了解在一篇论文里面的各种贡献有哪些,调查的主要目的实在了解作者的贡献是否可以使用14种角色分类法来分类,各角色的叙述如下:

作者在论文中的贡献角色

資料來源:Allen et al., 2014

 

调查对象是曾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过文章的作者,他们需要根据论文里每位作者的贡献将其安排进分类的角色里,并说明分类的角色定义与实际是否相符:是否漏掉重要的贡献叙述、与目前的作者贡献安排方式相比如何、该分类法使用的难易度等。

85%的调查参与者表示该分类法使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全面,包含了在论文中所有的贡献角色。甚至有82%的参与者认为这个结构式的贡献角色分类与现有的名词准确性相比“差不多”(37%)或“更好”(45%)。根据这项调查结果,作者计划接下来几个月要与其他单位合作。进一步发展这个角色分类。

这样的分类法的出现能够带给作者几项帮助,分类法本身清楚定义每一个角色多研究的贡献,不需要在20位作者的论文里表示贡献者的人数为6或8,对基金申请过程或寻求学术职位时有所帮助。而对年轻研究人员来说特别有益,因为别人可以清楚知道他们对研究做出了怎么样的贡献,为他们带来更多合作机会。

科研界也能从这个分类法配置角色获得好处,他们能够知道每位作者的特殊技能和贡献,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能够更容易找到合作对象,同时,如果有人想要使用某研究论文里的研究方法,他们可以从作者名单里知道谁构建了该研究方法。

基金单位也能够做出更全面的决定,出版商也会因为可以节省编辑的宝贵的时间而支持使用这个分类法,编辑不再需要花费大把的时间了解和解决署名权纠纷,因为分类法里的每个角色已有清楚定义。

这个分类法也能用来教育学生,如果每篇期刊论文都使用相同的贡献者角色清单,科研的本质会变得更加透明,于是在阅读科研文献时,学生能够学习文献主题,还能知道科研的合作是如何进行的,在他们的科研生涯初始阶段提供较清楚的蓝图,也能够让他们清楚了解在开始写研究论文时他们能扮演的角色。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觉得有用?

如果是的话,和你的同事分享吧

该话题属于开展研究阶段

身为科研人员,开展研究是最先也最令人兴奋的一步,如果你正处在这个发表阶段,欢迎订阅学习这个阶段该知道最佳实践,为成功发表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