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评审真的有效吗?探讨 120 篇论文被撤销的案例

同行评审真的有效吗?探讨 120 篇论文被撤销的案例

同行评审被视为科研发表的支柱之一,鉴于经过同行评审程序的论文在发表前由专家进行审查,因此通常被认为具有较高的质量,然而,这个过程也因为各种理由而受到批评。前一段时间,一些知名同行评审期刊,如斯普林格(Springer)和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 ,IEEE)期刊撤销了 120 篇假论文,引起科学界对于同行评审的质量和期刊是否真的在进行同行评审的议题的讨论。

法国格勒诺布尔约瑟夫·傅立叶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 Cyril Labbé 花了两年的时间​​发现120份会议程序和论文其实是由计算机生成的乱语,这些毫无意义的论文是利用名为 SCIgen 的计算机程序生成的,它是由剑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所发明的。SCIgen 通过随机结合单词串生成假论文,对于没有该研究领域的经验或专业知识的人来说,假论文的内容是显得符合逻辑的。然而,由于这些论文被发表在声称设有同行评审程序的期刊中,因此,使人们对这些论文是否真的通过了同行评审产生了的质疑,以及如果这些论文真的经过了同行评审,它们是如何得以发表的呢?

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论文撤销所引出的一些问题:

1.同行评审系统是否存在问题呢?

期待审稿人准确地发现捏造的数据可能是很困难的。在这些被撤销的论文的案例中,论文的内容显得很笼统,但使用的术语却是合理的。例如,题为《TIC: a methodolo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mmerce》一文的摘要中写道:

In recent years, much research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private key pairs; on the other hand, few have synthesized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producer-consumer problem. Given the current status of efficient archetypes, leading analysts famously desires the emulation of congestion control, which embodies the key principles of hardware and architecture. In our research, we concentrate our efforts on disproving that spreadsheets can be made knowledge-based, empathic, and compact.(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致力于金钥对的建设;另一方面,极少数综合了生产者 - 消费者问题的可视化研究。当前高效的原型导致领先的分析师们渴望效仿能够体现出硬件和架构的关键原则的数据拥塞控制。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致力于反证电子表格可以是基于知识的、情绪性的和紧凑的。)

通过同行评审的论文并不意味着毫无瑕疵,这一点是合乎情理的。由于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同行评审有时并非那么严格,可能这些投稿论文正是用以证明这一点。正如美国认知科学家 Steven Harnad 在博客中写道的“合格的审稿人是一种稀缺的、过度收获的资源。要找到合适的审阅人并非易事;不合适的审稿人(缺乏经验或者存有偏见)会错过可检测的错误,让劣质的论文蒙混过关。”

2.“发表还是灭亡”这种文化是否是此类丑闻的罪魁祸首?

Labbé 认为,频繁的发表对研究科学家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并造就了激励发表虚假研究的环境。在某些领域和国家,职业发展依赖于归属于研究人员的发表数量,以及同样重要的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因此,一些研究人员便很可能采取不道德的发表实践,如提交虚假论文等。宾夕法尼亚州利哈伊大学的生物科学教授 Michael Behe 反驳道,“看来骗子的数量比我们所想像的还要多,或者说,获得职位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被抓到惩罚。

3.基于订阅和开放获取形式的期刊,其同行评审之间是否有区别呢?

由于开放获取涉及到作者支付出版商以获得发表,因此引发了很多有关同行评审的质量以及得到发表的研究的问题。顺便说一句,120篇遭撤销的论文皆发表在订阅制的期刊中。这是否能够回应那些声称开放获取出版商的同行评审程序没有订阅期刊的那么严格的观点呢?

揭露假论文的科学家 Cyril Labbé 总结道,这一丑闻表示“垃圾之战已在科学的中心开战了。”虽然提交假论文的意图并不明确 – 不论是否是为了测试期刊、纯粹的恶作剧、或是为了诋毁作者/编辑,但是拥有合理发表程序的知名的期刊可以如此毫不费力地被误导,的确是十分令人不安的。这种事件会使人们对科学界的诚信产生怀疑。尽管期刊应对于其出版的研究更加谨慎,研究人员也应该适时停止将发表数量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

您认为期刊是否真的会对论文进行同行评审吗?您觉得同行评审的效果如何?以科研发表数量来确定研究人员未来职业发展的机会是否恰当呢?

请发表评论分享您的观点。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觉得有用?

如果是的话,和你的同事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