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被拒的五个常见错误总结

sci论文被拒错误总结
意得辑论文写作指导】SCI论文被拒稿是常有的事情,知名出版社爱思唯尔在2020年对2300本期刊调研分析,得出其SCI论文的平均接受率为32%。尽管每家期刊的文章接受率各有各的不同,我们发现上档次的期刊总是拒稿比发表多。导致SCI论文拒稿的原因不一而足,我们梳理了较为常见的五种错误,希望你能避免。

1. 没有引用领域内重要的参考文献。一篇SCI论文的参考文献通常需要小于一定数量,依不同期刊规定,有时需要少于60条,有时需要少于30条。为了更好地将自己的研究内容与领域关联起来,在引用某些主要研究成果的同时,最好也将本领域内的主要综述性论文纳入参考文献中,这样就间接引用了领域内绝大部分的研究成果。

此外,如果一篇SCI论文所用的参考文献都来自十年前的论文,对近年的研究成果少有涉及,可能会被审稿人打上缺乏创新性的标签,从而被拒稿。建议作者至少保证参考文献中有50%的论文是三年内写成的。

2. 实验步骤不完整。有时作者在展示研究结果上花了许多笔墨,忽略了对实验研究步骤的细致描述。这类稿件可能会招致“尽管结果很显著,但由于实验设计描述不清,仍然不能让人信服”的审稿意见,轻则被要求返修,重则直接拒稿。任何研究结果都基于正确的实验设计,当实验步骤变得含糊,再出色的结果也难以成立。

3. 篡改实验结果。研究设计是否够前沿、结果是否有突破是期刊接受SCI论文时的重要考量。为了论文能得以发表,一些作者会对研究结果作人为加工。无论是篡改实验图片及数据,还是挪用相似研究的研究结果,都是极为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一经发现,对研究者及其所在机构的学术声誉都将产生负面影响。

4. 研究结果分析不深入。许多被拒论文的研究结果部分只阐述了实验发现,但缺乏对研究效度和信度的论证。比起研究论文,这类稿件在体裁上更贴近实验报告。一篇标准IMRAD (Introduction, 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格式的论文讨论部分篇幅应占全文的1/3,除了详述实验结果及有效性,还应阐明研究发现对该领域有哪些贡献。否则论文有可能面临因论述深度不够而被退回的处理。

5. 研究结论不成立。正常情况下,研究结论是基于讨论部分的论述而得出的,由于说理不充分或擅自将文本之外的信息作为论据得出的结论都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此外,直接将摘要部分的内容复制挪用到论文结论中,也是常见但不可取的操作。

如果你仍对自己的SCI论文没有把握,可以使用意得辑的科学深度编辑服务。我们将分别指派一位拥有高影响期刊同行评审经验的审稿人、一位拥有20余年经验的学科编辑、及一位年均协助百位作者发表的执行编辑通力合作,用高分期刊的接受标准来要求你的稿件。他们一人评估稿件质量,一人负责润色语言,一人检查投稿规范,为你排查出潜在的拒稿风险。
意得辑

上一篇: 论文润色的标准流程是怎样的?
下一篇: 什么样的中文论文适合使用SCI英文润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