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为王”的时代,或许才刚刚到来

高考志愿填报最优解?无解。

因为再高明的高考志愿填报,也敌不过学历贬值的时代大潮。敌不过四五年时间的风云变幻。

记得我上个月刚看博士毕业开滴滴送外卖的新闻已然大为震撼。而比其更魔幻的,是如今中小学老师都得清北复交了,而且,不是超一线城市,不是北上广深,而是一个我需要百度一下才能认识的县城。

今天偶然刷到这样一条新闻——嵊州市的公开招聘公示:

“文科为王”的时代,或许才刚刚到来插图

没错,嵊州市作为一个县级市,竟然吸引来吉大的博士,清北的硕士入职一所县级中学当老师。

当然,人家肯定不简单,嵊州不仅地处富裕繁华的浙江绍兴,而且还是全国百强县。因此说中小学招聘要清北这件事肯定有点夸张,咱们应该说——起码是全国百强县的中小学,招聘才要清北复交。

看着“行业冥灯”已经烧到了中小学教师,这件事着实有些唏嘘。

起码据我了解,在五年甚至十年前,这个学历的同学不说个个金融互联网,起码入职个行业大厂,高校院所都稀松平常。

原因无他,学历贬值尔。而学历贬值的话题在之前《十年以后学历会贬值成什么样子?》中已经深入地谈过,对于一个短期内无解的问题,我只能摊手手然后告诉大家,学个一技之长,起码学个理工科,会好找一点工作。

于是,一个更严峻,更“灰犀牛”的话题来了——文科倒闭潮,来没来,什么时候来?

学十年文,不如一个AI

接下来我要聊聊文科的问题。这个话题一定会刺痛很多人的内心,但是越是刺痛,你越应该看看,知己知彼,方才能在黑暗森林里杀出一条血路。

文科专业恐慌来得像一场龙卷风,从之前某位大网红说“文科没有门槛”引起互联网轩然大波,群嘲到人家道歉,到现在“文科倒闭潮”的提法喧嚣尘上,文科,是不是活该被时代淘汰?

这恐怕是每个学文同学内心深处的隐忧。

所以,我抱着极大的勇气重提这个话题,文科到底怎么了?

——文科的最大问题,其实前人总结得非常到位——没有门槛。

大家先别急着口诛笔伐

毕竟要骂,也得要容许对方辩手完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记得郭德纲相声里有一个反复用到的包袱——

“你也会说话,我也会说话,你为什么花钱听我说话?”

“相声是最简单的艺术,因为只要会说话就能说相声。但相声也是最难的艺术,因为想要让别人付费听你说话,需要极高的艺术修养、幽默感、以及艺术造诣。”

同样的话用在文科上也照样成立。

别一说文科没门槛就有人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一下子炸起毛来。越是学了文科,你越应该意识到我说的是事实。

但同时,另一部分事实是,我们世界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文科。点燃中世界人类智慧之火的,不光有那些科学家,更重要的是伏尔泰,是卢梭,是孟德斯鸠。我早年读过卢梭的《忏悔录》,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照见自己——低俗、庸俗、媚俗的人性本质。而那种回归自然的肆无忌惮,是不弱于哥白尼的日心说振聋发聩。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文科不是门槛太低,而是门槛太高。真正的文科门槛太高,高到绝大多数学文科的人根本达不到。

如果说,五年之前,文科落下个“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感慨,那么五年后的今天,人们忽然发现,大家学了十几年文,最后抵不上一个随手可用的AI。这就是文科的悲哀,文科倒闭潮的根源。

AI的崛起,未尝不会是文科的崛起

对于生成式AI和大模型,我是不吝啬最高的赞誉和最沉重的诋毁的。

它的出现造成了垃圾信息的“暴涨”,造成了低价值思维活动无价值化,造成了人类的懒惰和相互糊弄更上层楼。

我就见过某公司的员工用AI来写各种总结报告,领导再用AI总结下属的总结报告。下属把寥寥无几的内容用AI扩写一番,领导再把膨胀的无效信息用AI缩减一遍,彻头彻尾AI“一个人”的狂欢。

但是作为一个学数学出身的纯粹理科人,其实我可以断言,AI对于理工科的冲击才刚刚开始。

2024年12月30号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AI参与设计了奇特的芯片,AI加入可以产生超越传统方法的非传统、高效的设计。虽然这些设计非常复杂且不直观,以至于人类工程师无法完全理解它们,但性能却优于人类的设计。

“文科为王”的时代,或许才刚刚到来插图1

Deep-learning enabled generalized inverse design of multi-port radio-frequency and sub-terahertz passives and integrated circuits

当AI真正的威力逐渐显露,AI的各项落地应用席卷而来的时候,所谓掌握了一些“技术”的理工科其实岌岌可危!连芯片这种高大上的智力活动都要被AI取代,我真想不到AI的上限在哪里。

而此时此刻,我忽然有一丝明悟和反思,也许,现在是文科的至暗时刻,但黑暗过后,**文科为王的时代正在到来。**

文科为王?也许只是我一个人的胡猜

咱们讲理,人的劳动价值其实取决于他的不可替代性。

理工科的优势在于逻辑,在于条理,在于理论和创造。而逻辑和条理,恰恰是AI最擅长的部分。在所有逻辑游戏上,AI完胜人类。随着AI越来越强,理工科的不可替代性愈发薄弱。

能被替代,甚至能被完全替代,那理工科的价值基本等同于开动AI大模型的电费和GPU的折旧。这个钱,应该不多。

反观文科,虽然创作低质量内容这点被AI完爆,但文科所带来的人文素养和关怀,伦理和道德判断,以及天马行空的肆意妄想恰恰是AI所缺乏的。

AI本质是一个“概率机器”,它只会根据数学概率来决定自己接下来的”出牌“。那种不按套路出牌的”文科生“反而成为了一种”稀缺“。在全面AI时代,这种稀缺未尝不会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价值。

“文科复兴”,这一天也许并不会太远。

“文科为王”的时代,或许才刚刚到来插图2

上一篇: 硕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写完?
下一篇: 为什么有的导师喜欢问学生家境?是想了解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