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作者在标注引用信息时肩负什么责任?

科研作者在标注引用信息时肩负什么责任?

在谈到引用和参考文献的格式还有信息精确性要正确外,研究人员要留意一件更重要的事:出处要正确,比如说,你在论文中提到“Author1 and Author2 (2013) used a 0.5% solution of chemical xyz and obtained remarkable results”,并将所有需要的引用来源细节列在参考文献中,也使用了正确的格式,但是没注意到原文写的化学物是 abc 而非 xyz,而这种错误实为更加严重,类似的“出处”错误不止较难发现,造成的麻烦也更大,因为之后如果有人引用你的论文中的错误文献信息来源,这个错误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Ole Bjørn Rekdal 在他的文章“Academic urban legends”中指出:马虎﹑失准的引用可能导致城市传说,他举了两个例子:1)波菜是富含铁质的食物(但事实上,它含有妨碍吸收铁质的物质)、2)这是放错小数点位置所得到的结果。

Rekdal 还告诫研究人员应该避免引用自己没有试验或咨询过的文献:尽管按参考文献格式,加上“cited in”一词就符合引用规定,但是他不建议这么做,这个观点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尤其是对于严格要求自己的学者,他们坚持无论有多么适合或方便,只要自己没有读过相关文献或核实文献的确支持他们的论点,绝对不引用。

Rekdal 是这么说的:「有些推动科研和知识累积的主要人士抱着这种态度,但不少人屈服于制度,重数量、轻质量,导致学术成果沦为区区数字,不再值得重视。」

《意得辑专家视点》上关于参考文献引用的文章还有:

 

期待学术生涯高歌猛进,发表过程一帆风顺?

来加入我们活力洋溢的在线社区吧。免费注册,无限阅览。

社交账号一键登入

已有54300名科研人员在此注册。

觉得有用?

如果是的话,和你的同事分享吧

该话题属于文稿写作阶段

了解科研写作的各个小细节,将你的研究化为值得发表的论文,在这里找到所有写出优质论文需要的资源。